一生为神恩惠的福音做见证——杨锺禄牧师的生命故事

一生为神恩惠的福音做见证

——杨锺禄牧师的生命故事

文/ 马圣资研中心(CCMS)团队编著


在每位神儿女的生命中都有一个故事,这背后的终极作者乃神本身。祂为他们设计不同的生命考验与经历,使他们渐渐满有基督长成的身量。对神的仆人更是如此,神用一生的年日培养他成为一位合神心意的领袖,特别在两大方面:生命人格(Being)与侍奉技巧(Doing)。杨锺禄身为一名牧师,如今已68岁,在他走过的人生岁月中,留下许多神在他身上——品格与恩赐——动工的印迹。笔者借助于在《领袖的养成》书中甘陵敦博士提到的理论对杨牧师的故事加以刻画,此理论强调每位领袖的养成都有一条生平线,其中划分成几个阶段,而从他的生命故事中也能隐约观察到这条线与以上所述的阶段。

神预备祂的仆人

没有人可以选择他出生的年代、家庭与受教育的机会,只能被动且积极地回应神在这阶段放置在他生命中的功课,这是神主权的奠定期——神藉着各样的环境预备祂的仆人。

杨牧师祖籍福建厦门人,出生在1953年7月31日于登嘉楼州的甘马挽县。家里共有两位哥哥及一位姐姐;他排行最小。父母皆在中学担任教师一职。父母虽是基督徒,却在灵命上不火热。年幼的他曾到教会参与儿童主日学与青少团契,但当时未接受洗礼。

图:18岁时的杨锺禄牧师(摄于1971年)

父亲的学识渊博,博览群书,特别是中国文学、历史与地理等。 父亲常在家里教导兄姐,年幼的杨牧师耳濡目染,在浓郁的中华文化气息熏陶下,渐渐启发他对中国文学、史地文化产生浓厚的兴趣。 神使他出生在这样家庭,训练他对欣赏中国文学诗词的能力,为以后成为牧者,在释经讲道上,打下了牢固的功底。

对真理的渴望与追求

敬虔的领袖会喜爱神的话语。他们研读神的话语,为的是更认识与经历神,亦牧养他人。神也教导他们去渴慕真理,培养领受真理的态度与如何信靠顺服神的话,因此他便能敏锐地在日常生活中或对他人的服侍中分辨神的真理。

在对渴慕神话语的驱动下,杨牧师开始孜孜不倦地专研圣经真理。同时,他透过圣灵的引导,将所学习的头脑知识(Head Knowledge)转化为内心领悟(Heart Understanding),这使他为主大发热心,在教会的侍奉亦渐渐产生果效。

中学毕业后,他前往新加坡义安理工学院深造,攻读电子工程专业。其实,报读这科系是由他哥哥替他决定的,所以读了两年后,杨牧师发现自己的志趣不在此,决定退学。 在他二哥的带领下,他参加了一间新加坡的独立教会——基督渔人团契。

在基督渔人团契,神把他的信仰启蒙导师——已故黄聿源先生(传道)放置他的生命中,奠定他正统信仰的基础。他与黄传道的相遇被视为“神圣的接触”,即神使一些重要的人在一位新兴领袖的生命出现,以肯定与启发其领导潜能或拓展这位领袖的胸襟与眼界。此后,杨牧师热心参与各类侍奉,甚至在义安工艺学院带领查经班,查考约翰福音、罗马书等。 此外,在黄传道的指导下,他开始阅读释经书,如司托德(John Stott)、布鲁士(F.F.Bruce)、摩理士(Leon Morris)及巴克箂 (William Barclay)等作家的的作品。

图:与黄聿源先生夫人合影(摄于2010年)

他说,曾见过有些人献身读神学时显得非常悲惨,甚至痛哭流泪,宛如付上很大的代价。对他而言却刚好相反,献身读神学是好得无比的事。他理性分析说:“到神学院受装备不但有一段时间能专心研读圣经,亦有一群专业的老师教授圣经”。 更重要的是,他内心有着一个坚定的信念——一个人能将自己乐意地献给神为活祭是件蒙福的事 (罗12:1-2)。他再补充说:“不是每个人都有这般的心志,唯有是圣灵赐予的,那人才会如此行。”

由于新加坡神学院(简称“新神”)的信仰立场与他所属的教会较近,他很自然地选择到“新神”接受装备。在这所神学院里,他与麦希真前院长与沈立德牧师“神圣接触”,且从这两位长辈的生命与教学中获益匪浅。杨锺禄忆述,麦希真院长是一位固守真理却待人处事灵活的长辈。同时,他也很钦佩沈立德牧师(于1992年接任为新神第五任院长),无论是在希腊文的研究或是对主纯真的爱心上。

图:与新加坡神学院同学合影(摄于1979年)

侍奉是生命的流露

几乎每位神的仆人都有人生侍奉格言,这成为他们侍奉神的动力。杨锺禄牧师视使徒行传20章24节为其侍奉的座右铭:

“我却不以性命为念,也不看为宝贵,只要行完我的路程,成就我从主耶稣所领受的职事,

证明神恩惠的福音。”

他藉着这节经文将自己持守的人生观与价值观娓娓道来。

首先,经文中“我却不以性命为念”表明他的人生中心—以神为主。 他视赋予的职分——耶稣的门徒与使者——为至宝,胜过其他属肉体的事。 他引用歌罗西书3章3节说,”因为你们已经死了,你们的生命与基督一同隐藏在神里面“,他认为生命不再是自己的,而是基督在他里面活着(加2:20)。

再者,对他而言,没有任何事比侍奉主能带给他更大的价值,这是人生最高的价值之所在。他愿意用一生的年日去完成主所托付的事(约17:4)。

最后,他立志透过两个层面证明神恩惠的福音:传讲(proclaim)以及活出(living the life)。因此,众人就能辨别出他是否已领受福音。凡立志这样行的人,生命值得别人羡慕,好比历代中的属灵伟人生命一样。这内隐的人生观与价值观充分表现在杨牧师的侍奉上。

侍奉入门——牧养教会

神托付一位新兴领袖一件事工任务,目的在于考验他是否忠心且顺服地善用他的恩赐去完成它,这成为侍奉的入门。杨牧师神学毕业前夕,已故许彼得牧师致电麦希真院长,可否有人可推荐到巴生卫理公会协助牧养。他最终答应前往那里牧会,与许牧师同工配搭。

故此,神学毕业出来侍奉这一间教会直到退休,前后一共38年。 起初,除了忙于巴生卫理公会的侍奉,许牧师也派他到别处去开荒, 建立布道所。 杨牧师表示,他与许牧师“心心相应”(许语),两人关系十分融洽。 因此,许牧师极欣赏他,而许牧师托付他的工作,他必竭尽全力去完成。 对当时宣教意识较浅的杨锺禄来说,这是一段极为宝贵的经历; 透过与许牧师配搭后,他真正明白了宣教的真谛。

图:与许彼得牧师合影(摄于1982年)

许牧师在1985年被主召回天家,杨牧师继承许牧师的遗志,于1991年接任成为巴生基督教华人卫理公会的主理牧师。在神的引导下,他竭力推动普世宣教及国内外布道事工,并于1994年实践教会细胞小组运作,获得教会领袖与会友们的热烈响应与配搭,神将得救的人数天天加给教会,人数渐渐增长。 

图:与教牧执事们合影 (摄于2018年)

宣教侍奉——文字机构与差会

另一方面,神也透过他人的著作教导一位新兴领袖许多生命中的功课。杨牧师涉猎不同的领域, 读兴趣广泛,家里藏书近万册。在灵命成长方面,他诚恳地分享,已故宋尚节博士的日记《灵历集光》对他影响极深,书中内容真实,记载宋博士的内心挣扎与其事工的果效。在学术方面,许多西方释经界的泰山北斗都是他的思想导师,如F.F. Bruce、John F. Walvoord、Leon Morris 及 John MacArthur等。虽与他们未曾相会,作者们却透过各自的神学思想及观点与杨牧师“对话”,拓展他的神学视野与深度,以助他建构一个更合乎圣经的神学框架。

这样,除了全职牧会,杨牧师也义务参与各类宣教机构,如文桥传播中心、金灯台出版社、华人福音普世差传会、马来西亚国内外宣道协会以及西马华福联络中心。此外,他对神学教育颇有负担——多次受邀担任马圣崇拜会讲员,并成为马圣第二期家眷宿舍与图书馆建筑工程动土礼嘉宾。他在这些机构的侍奉皆显露出他的国度胸怀与宣教负担。他认为,不应仅关心自己教会内的事,更应胸怀国度,关注普世教会的需要。

由于自幼深受中国文学的熏陶,杨牧师早就确立了一个信念,即文章乃千古大事。 这信念促使他为文字侍奉全情投入,委身在其中。 他却认为人死了,文字却仍然能说话。 因此,他曾在2000年设立一个问答广场的网站,每周尽心解答来自各地的信仰问题,盼望建立信徒的信仰根基。 日积月累,他也将网上的答问,汇集成册,出版了《你问我答》与《网上信仰答客问》。 此外,虽已具有几十年讲道经验,面对相同的讲题,他都尽心竭力地去编写讲章,过程不丝毫马虎。 因此,他能较轻易将已有的讲章整理,并编辑成书,如《基督徒生命地图》(以弗所书信息)与《更美之信》(希伯来书信息)。

出自对”犹宣“独特的负担与情怀,他长期密切且关心犹太人的需要。 他指出教会对犹太人持着3种不同的观念:1)认为犹太人的地位已被教会取代、2)认同犹太人是神的选民,却认为与他们毫无相干、3)视犹太人为神的选民,并关心他们的救恩。 《犹太人与今日教会——同来关心神的选民》是杨牧师呕心沥血之大作,经过多年的研究,资料的收集与整理,最终始汇集成册出版。 实际上,相同题材的中文书籍在市面上可说是凤毛麟角!

除此以外,杨牧师另着有《圣诞的主角耶稣》、《不愿一人沉沦》、《基督徒信些什么》、《神的高架公路》等。

生命更显成熟

神塑造祂的仆人不在毕业离开神学院后停止,反而透过在侍奉工而同工配搭继续雕塑,深化生命的品格,成为更合神心意的器皿。 在其牧会生涯中,杨牧师曾面临一项人事冲突:在卫理公会的制度下,每年调派牧师到不同的堂会牧养。有一年,年议会将他的教会英文堂的同工调走,这件事引起英文堂会友很大的反弹,认为杨牧师在此事上未捍卫教会的权益,允许这位同工被调走,因此他需要付起责任。 这令他感到十分沮丧,曾动过想要调派到其他教会的念头。 此事后来也获得解决而告一段落。从这次冲突中,杨牧师学习身为领袖应多站在会友的位置为他们着想,正如英语有句话说,

“Put yourself in somebody's shoes(穿上他人的鞋)。” 

这事后他在做决策时总会多设身处地为对方着想,客观分析情况,再温和地向对方表达自己的看法。

关于属灵权柄方面,杨牧师认为,我们需要在组织权柄与属灵权柄之间做个本质上的区分。前者是他所处在的组织所赋予的权柄,而他则需要向这组织的人负责。后者是建立一个人对圣经的绝对顺服上,从而带出属灵的影响力。他认为,无论是牧养、讲道、关怀、甚至是日常发言,都要以圣经真道为基础,因此领导才能服众。

在这个后现代的社会,年轻人因有着很强的主见,与教会领袖的意见常有出入,以致很难顺服其领导。在处理这件事时,杨牧师认为领袖总要替对方着想,勿立即用本身固有的想法去批判年轻人的意见。相反的,教会领袖应站在他们的地位为他们着想。他说,一位二十几岁的年轻人,所处的世界文化和所受的教育与五、六十岁的人截然不同。因此,长者不应采取过于主观的立场,判断年轻人的想法是错误的。反之,长者们应安静下来,冷静且客观地思考后,再尽量以客观地态度去与他们沟通对话。这处理方式可减去好些不必要的摩擦和冲突。

当被问到如何提防许多资深牧者可能遇见的试探,如金钱、性、权力等,他认为不应仅去提防这些试探,反倒当从积极的角度去应对——被圣经的话语充满、被神的爱充满,因此思想内就毫无空间与真道相违背的事情充满。他遵循圣经的明确教导来面对这些试探:“弟兄们,我还有未尽的话:凡是真实的、可敬的、公义的、清洁的、可爱的、有美名的,若有甚么德行,若有甚么称赞,这些事你们都要思念(腓4:8)

若时光可倒流回到年轻时,杨牧师认为,他需要在两件事上——爱心关怀与祷告——更多地下功夫。他说,每位基督徒都会一致认为祷告与爱心最为重要,却亦是大家最常忽视的。

留给年轻一代的几句话

2020年,杨锺禄牧师在巴生卫理公会已服侍了38个年头。如今虽已将主理牧师的棒子给新一代的领袖,但他依然活跃与各项的侍奉之中,为主四处奔走,侍奉热忱有增无减。在侍奉神的一生中,神教导他好些宝贵的功课。当他透过反省、归纳、应用这些功课时,这便逐渐形成了他的侍奉理念;这理念亦建立一个价值系统;这系统衍生出多方面的属灵原则;这原则是他评估事情、做决策的依据。在《领袖的养成》书中甘陵敦博士称这是聚合期,亦称之侍奉理念形成期,是领袖养成的结果。这些理念不仅植根于圣经真理,并且可传承给年轻一辈,作为侍奉神这条路上的提醒与激励。其中最重要包含以下几点:

“忠于基督,顺服圣灵,爱神胜过一切。” 

这三句话是杨牧师退休前留给他所牧养教会年轻一代的临别赠言。他劝勉弟兄姐妹要谨记每个人都有一位主,是各人要负责任的对象,在主再来时要向祂交账,故此务必忠心到底。此外,无论信徒们做任何事——行事为人、工作——都要依靠圣灵;否则,没有能力去完成,更没有永恒的价值。杨锺禄牧师举例,尽管一个人很会赚钱,却不愿意依靠圣灵,所做的将是徒劳的。

最后,他指出信徒一方面要知道神爱他们到底,另一面要爱神胜过一切,因为这是主耶稣给门徒最大的诫命:你要尽心、尽性、尽意、尽力爱主你的神(可12:30)。或许在别人眼中,看你十分爱主,但你却要常忠实的检视自己是否表里如一。他语重心长劝诫信徒,勿以敬虔为得利的门路,即为了贪爱钱来侍奉神。 杨锺禄牧师劝勉弟兄姐妹:”每一个人要真心、忠心地爱神,忠心地事奉基督,并依靠圣灵而活。“这是他一生事奉的感言与结语,也是他要赠予所有事主者的一句话。

图:与师母摄于拔摩岛 (摄于2017年)

**此文章已经过杨锺禄牧师审阅。